載入程式圖片

生命自起始后,就无法躲避消亡

生命自起始后,就无法躲避消亡

华人普遍忌讳谈论生死,但世间本就世事难料,生命自起始后,就无法躲避消亡。当每年清明时节再次到来,祭奠已逝的亲人时,你有发觉,最近除了传统的墓地与灵骨塔外,还有更多年轻人,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自己亲人吗?

先说个故事:

有个小男孩,与一只小猪形影不离,他的屠夫爸爸则是以杀猪维生。小男孩知道总有一天,爸爸会杀了小猪,他不希望小猪长大,但他却不知道,这位爸爸几年前就得了癌症,只剩下不到几个月的生命。

爸爸常常在想:“除了钱,我还能留给孩子什么呢?”一天,他对小男孩说:“儿子啊!再过ㄧ阵子,我要杀你那只小猪了,到时候你也来帮我的忙吧!”小男孩觉得爸爸真残忍,所以很生气,但却更全心全意地珍惜与小猪相处的时间——他不想示弱,想更勇敢坚强面对ㄧ切。

杀小猪的日子到了,爸爸并没有杀小猪,因为在几天前,爸爸就去世了。小男孩没有嚎啕大哭,只静静地流泪。他一直对“失去”有所准备,而现在的他,更清楚爸爸是要他“一直有这种准备”。

人生不是只有一直得到,还要面对许多失去,包括小时候失去心爱的玩具、失去家中的宠物,也可能是离开同学、失去朋友、失去有形或无形的东西。在资讯发达的现代,许多年轻人已经体会了上述想法,知道人生不完美,得先学会面对“失去”,先规划好一切,等到要与亲人说再见的那一天,才有能力安慰自己,安慰周遭的人,也才能勇敢坚强,面对悲伤。 

如果生是一次认真的体验,那么死不一定会是一场严肃的远行,而更像是无止尽的礼赞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Archiv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