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管父亲果园改种名种榴梿

2021-06-22 01:23:46
2498552
收藏
有故事的人

罗清葳·43岁·槟城人·农人
许多人不愿继承父业,造成老行业青黄不接,最后好好的家庭事业走入历史,诚为可惜。
我父亲在槟城垄尾一片一百多英亩的山地种了许多果树,廿多年来偌大的果园少不了我这个儿子从旁协助。
父亲老了从果园退下来,我顺理成章挑起全面接管的责任,使他可以安享晚年。
对于事业心洋溢的父亲,这座人们熟知的人头标榴梿园是他的命根子,我当然要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搞好它,以示孝心,同时为自己创下一番事业。

我全面接管果园只是最近两年的事,在此之前我已着手一些改变,特别是把满山遍野的桔子都铲掉了,改种名种榴梿“猫山王”、“黑刺”和“青龙”,以及尖必叻王。
桔子园是父亲的得意杰作。廿年前人们掀起喝“桔子酸梅冰”热潮,后来这股饮食风气减退,桔子市场从供不应求价钱大好趋于目前的行情起落不定,早就应该改种其他更高经济价值的水果。

最近几年槟城的名种榴梿价钱一再飙升,榴梿成为我的首选农作物,我在保留原来的一百多棵老树的基础上多种两百多棵名种榴梿,待槟城旅游业再创高峰,我的榴梿事业会更上一层楼。
自产自销榴梿最赚钱,我们的“人头标榴梿”早已打响名堂,有了许多老顾客。
早年我们于榴梿盛产时在园口的榴梿档挂起布条大卖10令吉5个土种榴梿,甚至在产量过剩时卖1令吉1个。现在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有这种贱卖的行情,即使在冠病疫情期间榴梿滞销,土种榴梿的价位也高至每公斤十多廿令吉。
看准美味的尖必叻王会因为农地愈来愈少,农人种得少了而物以稀为贵,我多种了251棵尖必叻王,毕竟果园的产品须多样化。
去年我的尖必叻王在本地水果比赛得了冠军,名声鹊起。
作者 : 周新才(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——摄于全面封锁前)
文章来源 :
星洲日报 2021-06-22
【免责声明】
星洲网促请读者、网民与观众,共同维护言论自由精神,营造理性交流环境;任何人身攻击、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、诽谤与造谣等留言,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。